正式退休。古稀之年的柳傳志終于決定了,離開被他視作生命的聯想。 這并不容易, 35 年悠悠歲月里,柳傳志曾幾度卸任重要職位又復出,臨危重執戰旗。在聯想波折起伏的創業故事里,柳傳志就等同于聯想,他所帶來的聲望又遠遠高于聯想,被譽為中國企業家里當之無愧的領袖。 憑借聯想系在VC/PE圈的征戰,柳傳志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投資大佬。在PC業務之外,柳傳志視投資為“有意思的工作”,從 2000 年起,他就漸漸淡出聯想集團全身心投入創投圈。輾轉近 20 年,君聯資本、弘毅投資、聯想創投等聯想系投資,已經成為中國創投圈不容忽視的投資巨輪,實現了早期、VC、PE階段的全覆蓋,CVC也做的風生水起。 柳傳志這一次的退休并非突然。從今年 9 月起,柳傳志卸任聯想控股(天津)及旗下多家公司的法人角色,逐步淡出。他早已辭去了聯想集團的CEO、董事會主席的職位,不再插手集團事物,盡管一直擔任聯想控股的董事長,但他在聯想控股上市前就決定,上市后度過平穩期,他就要退居幕后。 這一天終于到了, 2019 年 12 月 18 日,聯想控股發布公告宣布柳傳志卸任董事長一職,接任者將是現聯想控股執行董事、高級副總裁、首席財務官寧旻,與此同時,現任聯想控股執行董事、總裁朱立南也將卸任。 卸任又復出:“聯想是我的命” 1984 年在中國企業史上是個偉大的年份,南巡講話后“下海”、“創業”風潮四起。 40 歲的柳傳志決定搏一把,多年后他曾無數次感慨,慶幸那個時代浪潮到來時,他是可以放手一拼的 40 歲而不是 50 歲。 故事的起源是 11 個人、 1 間小小傳達室, 20 萬元啟動資金。在時任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曾茂朝的支持下,柳傳志創辦了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,這就是聯想的前身。隨后,柳傳志的創業故事人盡皆知,可以說聯想的起伏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。 35 年間,柳傳志早早領教到了資本市場的魔力。當年收購IBM PC部門,12. 5 億美元蛇吞象的故事歷經了 1 年多才完成,聯想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。后來聯想又陸陸續續收購德國電子廠商Medion、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、盧森堡國際銀行等等,利用資本的大手豐滿羽翼。 2000 年,柳傳志把聯想一分為二,分拆成立了聯想電腦(聯想集團)和神州數碼,分別由楊元慶和郭為做掌舵者,柳傳志則擔任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董事長,為聯想投資帝國的騰飛埋下了種子。 也是從那時起,外界覺得柳傳志找到了合適的接班人,開始猜測他的退休時間。不過,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,聯想集團陷入了持續虧損之中,生死關頭,柳傳志宣布重新出任聯想集團集團董事長。 那一年他 65 歲,有人勸他:“老柳千萬別去了,這去了兇多吉少,何必呢,你已經功成名就。”柳傳志只說了一句:“聯想是我的命。” 力挽狂瀾之后, 2011 年 11 月,柳傳志再次卸任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,并高調宣布:“我現在依然擔當著聯想控股的董事長和總裁,那兒有非常繁重而有意思的工作等著我做。” 屬于聯想集團的柳傳志時代結束了,但聯想控股在柳傳志的帶領下,一躍成為了中國創投圈不容忽視的力量。 做投資是為了不拖聯想后退,遺憾沒有投資BAT 淡出聯想集團后,柳傳志與朱立南帶領聯想控股二次創業,開啟投資事業新征程,柳傳志也順利完成了從企業家到投資家的轉變。 為什么做了這個選擇?有次接受媒體采訪,柳傳志坦言:“高科技領域存在風險,高科技領域要敢于犯錯誤,往前闖。闖的結果80%過不去,20%能過去。社會在進步,但自己的企業沒了。這種情況下,我們想要自己的企業長期活下去,又不拖科技企業的后腿,才走了多元化的道路。” 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,除了有PC業務聯想集團,聯想控股旗下還包括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業務板塊。可以說,聯想控股的主營業務就是投資,這也是柳傳志口中“非常繁重而有意思的工作”。 柳傳志曾把聯想控股的大的投資策略稱為“雙輪驅動”,雙輪就是指是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。 在聯想控股戰略投資主要布局于有潛力的行業,投資并長期持有有價值的企業,目前已涉足IT、金融服務、創新消費與服務、農業與食品以及先進制造與專業服務五大領域。
財務投資則包括聯想之星(天使)、君聯資本(VC)、弘毅投資(PE),以及融科物投,而聯想創投(CVC)則由賀志強帶領,歸于楊元慶的聯想集團之下。 |